Betway·必威(西汉姆联)官方网站-Made in China

400-0860-662

行业资讯

公司在代理相关著名品牌产品的同时,拓展出一条设计系统方案,
并整合多品牌设备(配件)进行系统集成,逐步向创新研发型的企业目标迈进。

公司在代理相关著名品牌产品的同时,拓展出一条设计系统方案,并整合多品牌设备(配件)进行系统集成,逐步向创新研发型的企业目标迈进。

2024你要做那些事

2024-01-05

罗振宇曾发下大愿望:跨年演讲要连办20年,今年是第9场。在这一年,罗胖持续向身边的朋友发起请教,收集了让人眼前一亮的人、事、物。

2023年12月31日20:30,深圳湾体育中心“春茧”体育场,罗振宇“时间的朋友”跨年演讲如约而至。

主题“是什么让我眼前一亮” ,一看就是带着故事和干货来的,看完果真是有趣有料有启发。回望2023年,我们面临的种种难题和困惑,其实都能在别人的干法中找到新的答案。

在2024的开端,无论如何都值得一读,献给每一个 “时间的朋友”。希望不管世界如何变化,你都能坚定自己的脚步,往下走,走更远。

本篇幅较长,请耐心阅读,收益颇多哦!

变化了?一组应对颠簸的小行动 

如果用一句话总结我自己的2023年,这句话应该是什么?这个问题还真把我难住了。这一年是百感交集啊。我不知道你的答案是什么,而我是这么找到这句话的——这句话,你坐飞机的时候肯定听过。这句话,我自己也听了好多遍。但是今年某个时刻,听到这句话的时候,我虎躯一震,大腿一拍,这句话说的不就是我的2023年吗?这句话是——“请系好安全带,收起小桌板,调直座椅靠背。”

回想起来,还是要感谢这句话的,在我心里感到巨大不确定的时候,还有一些事可以做。

坐一趟飞机,这句话至少要听两遍。一遍降落,一遍起飞。如果遇到颠簸,可能再多听几遍。新年就要到了。祝各位,在即将到来的2024年,度过颠簸、安全降落、准时起飞。跨年演讲到了第9年了。确实也有个审美疲劳问题。所以,我就不得不问自己:在跨年时刻,你为什么要听一个中年人唠叨4个小时?如果我觉得你是为了——听我指点江山、输出评论——那确实是我出了问题,回去该挂号挂号,该吃药吃药。因为你不会喜欢;我也没这么大本事 。那这个站在台上的我,到底对你能有什么用呢?这让我想起来当年在中国传媒大学上学时候听到的一个段子。话说,电视系的一位同学,有一次要交一份电视纪录片的作业。但是他拖到最后一天下午,什么也没干。要知道,做一条片子,要拍,要写,要编,工作量很大的。那他怎么交作业呢?最后一天下午,他借了摄像机,打开镜头盖,开机,拖着摄像机在学校的草丛里、树荫下走了一圈。也没有编辑,原始素材一刀没剪,就把这条片子交上去了。据说,这份作业得到了老师疯狂的表扬。为什么呢?因为他给这条片子取了一个名字——《狗眼看世界》。这个段子听起来荒诞,但是对我后来的工作启发巨大。它告诉我,虽然世界还是那个世界,但只要肯换角度,哪怕只是镜头的位置稍微低一点,总能发现一些惊喜。

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对你非常有用的事情,但它们藏在各个角落里,不作声,也没有流量。你也需要有人换个“狗眼看世界”的视角,帮你找到它们。今年,我就用这种“寻回犬”的精神来准备这场跨年演讲。就像这只金毛,到草丛里、泥坑边、树荫下、视野外,四处寻找。一旦发现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东西,就咬住不放地叼起它,四蹄翻飞地跑回来,气喘吁吁地给你看。作为一条寻回犬,我为什么相信这些东西对你有价值?因为人间不过就是那些难题,每个难题都绝不止一个答案,而那些真正有趣的答案,往往在你视野之外。乐观者是傻呵呵地相信永远阳光明媚吗?不是。他们是如果预感要下雨,二话不说,先去把雨伞准备好而已。

济周期、人口结构这些事,一个普通人能拿它怎么样呢?一个普通人能做的,无非就是在给定的条件下,怎么行动,让明天比今天好一点。而一行动,就有创新的可能性,突破也就在其中了。悲观乐观事小;年不年轻事大。这里所谓的年轻,指的还不是岁数大小,而是对自己状态的一种认定:你还能不能做出有效的行动?你觉得自己还能干活,就年轻,你觉得自己啥也干不了了,可就真老了

困惑了?一个寻找答案的大方向 

假如你开个超市,会把鸡蛋放哪儿?是在里面,还是门口?我一听,这道题我可太会了。鸡蛋是刚需品,价格很透明,所以,鸡蛋便宜点儿卖,用来引流,这叫商品组合中的“引流品策略”。把顾客吸引来之后,根据动线设计原理,得让顾客绕来绕去多逛一会儿,逛的时间越长,买的东西越多。所以,鸡蛋应该放超市最里面。回答完毕。

如果开的是一个大超市,这个答案应该是满分。

但是,今年有一家社区超市的老板就给了我另外一个答案:不能放最里边,应该把鸡蛋放门口。

奇怪,超市卖鸡蛋,通常都是赔本赚吆喝的。客人买了鸡蛋就走,这不白赔了吗?

这个老板说:“不是啊。我们社区小超市,做的都是邻居生意,不能那么鸡贼,要做个敞亮人,吃亏就吃在明处。你占我一回便宜,占我两回便宜,你占我一个月便宜,您不就习惯来我店里买东西了吗?生意就得这么做啊。”哎,听着也有道理。如果不是遇到了这么一位超市创业者,坐在书房里,我可想不到居然还有这样的答案。

你看,即使是这么个小问题,在理论上,我们会有一些标准答案,但是在真干这摊事儿的人那里,我们还能找到一堆不一样的参考答案。

刚才我们说的是不一样的答案。今年在调研的过程中,我发现,找实干家去请教,不仅能得到不一样的答案,人家问的问题也可能跟我们不一样。比如,经营一家奶茶店,我能想到的,不过就是怎么研发新品,怎么选址,怎么引流,等等这些问题。但是,投资人卫哲提了一个新问题:怎么消灭淡季?他跟我说了他投资的一家奶茶店的打法。首先,要消灭一年中的淡季。奶茶旺季在夏天,其中水果茶比例占60%。但水果茶都是冰的,到了北方,冬天就不受欢迎。怎么办?那就卖五谷杂粮茶、血糯米奶茶这些暖乎乎的冬季热饮,淡季就是这么抹平的。这就完了吗?没有。一年有一年的淡季,一天也有一天的淡季啊。一天里也有淡季?以前没听说过啊。你想,奶茶一般是中午以后开始卖第一杯,一直可以卖到晚上,但上午就是淡季,基本没订单。怎么能消灭一天中的淡季,让上班族一早就进店?答案就是咖啡。这家奶茶店里,就嵌入了一台机器卖咖啡,从一大早开始就有订单了。一天里的淡季,就是这么被消灭的。你看,我不是想告诉你,奶茶店里卖咖啡这个答案有多高明,而是“怎么消灭淡季”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。谁能问出这种问题?就得是这家奶茶店的老板,站在收银机的后面,眼里看见的,是上午店里空荡荡的,心里想的,哎呀,糟糕糟糕糟糕,房租付了,员工雇了,库存铺了,那是真着急啊。没有这份儿置身事内的“着急”,估计就很难提出来“怎么消灭一天里的淡季”这个问题。不是有那么句话吗?“提出正确的问题,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。”

你看,能给人启发的,不仅有好的参考答案,还有好的参考问题。创业者帮创业者,除了具体的打法和方案,我们还能从其他创业者身上得到什么呢?说实话,我也是一个创业者,我深深知道,所有的创业者,在内心深处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:那就是:孤独。遇到事儿,没人商量的孤独。经营遇到挫折了,没法跟家人商量,怕家人担心 。创新遇到卡点了,没法跟朋友商量,因为只要他不是创业者,对你的问题就很难感同身受。决策遇到纠结了,没法跟合伙人商量,因为你是老大,大家都还眼巴巴指望着从你身上获得勇气呢。每当这时候,别忘了这句话呀:一困惑,就出门。出门去安克、越汇、徕芬这种有特色的企业,考察考察;出门去找林森、邓凡华这样有经验的创业者,给自己指点指点;出门找到胡光书老师这样的高人,给自己参谋参谋;最好还有人把这些成功企业的成熟打法总结好了,让咱们能带着团队一起学习学习。哪怕是那些全新的、暂时找不到答案的问题,没关系啊,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同类创业者,一起吐吐槽,一起抱抱团,知道自己并不是唯一一个提出这个问题的人,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孤独,是不是想想也更踏实了?我们去打两场仗:一场是打败心理上的孤独,一场是赢得生意上的成功。

 太贵了?三条降本增效的新思路

最近一两年,连腾讯、字节这样的超级大厂也经常使用这四个字了:降本增效。真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啊。

生意难做,钱难赚。那么,问题来了:成本还能再降一些吗?还能从哪里再省出点儿钱来?陈区玮老师,深圳一个餐饮集团的创始人。先来说通过一个调整就能省出来30万的事儿。过去,餐厅有很多一次性包装。比如,筷子和调羹在清洁消毒以后,都要人手工封装在透明塑料袋里。既不经济,也不环保。但在陈区玮的餐厅,改成了使用这种消毒筷子机。使用消毒筷子机,意味着首先减少了封装环节,减少了摆台环节,省掉了塑料耗材,优化了流程,减少了人工,大概率能省钱,这一般人也想得到,但只有陈区玮仔细算过。一年算下来,仅此一项,他的餐厅能省下30多万。而且我作为顾客,亲手从机器里拿出来的餐具,手感还有点消毒后的温热,是不是也感觉更放心一点?成本降低了,用户体验反而上升了。所以,陈区玮说,降成本,要以不影响用户体验为底线。否则,那不叫降成本,那叫偷工减料。再来一项,不仅同行能学,连咱们家里做饭都能学。那就是切菜这个环节。陈区玮做了一个小变革,在对食材做初加工的时候,用剪刀,不用菜刀。一把葱,师傅用菜刀一刀咔嚓下去,容易多切掉一段葱白,浪费了。菜叶子边缘有点黄或者虫咬过有小洞,师傅用刀“咔嚓”下去,容易切掉一大片。可是,如果你用剪刀的话,对食材处理得就会更精确,能减少浪费。也有数据。他测算出来,通过菜刀换剪刀这么一个变化,每天可以节约5%左右的新鲜食材。

别小看这5%,省的就是赚的啊。而做过菜的人也知道,用剪刀确实也比用菜刀更灵活、更省力、更安全、好掌握,男女老少都能干,招工的范围还扩大了。“精益化管理不是语文,而是数学。”说白了,不要用感性的模糊判断,而要用理性的精算方法。“成本想要下来,能力需要上去。”你看,节省成本这件事情,不是在谈判桌上争来的,不是在员工身上抠来的,说到底,是自己能力增长、长本事长出来的。下面再认识一位省成本的高手,不过他不是一位老板,而是一位教授,一位有创业精神的教授。这是武洲教授和他团队的合影。他们管自己这个团队叫“清华厕所天团”。没错,过去10年,作为清华大学的教授,他只做了一件事,就是研究怎么改造厕所。这一招叫做“用你的理念砍你的预算”。

降成本,不能只在系统内想办法,而应该:把各行各业各个学科的跨界知识引入到自己的系统内,把老办法替换掉。下面我还要给你介绍一个不仅降成本,而且恰恰因为少花钱反而获得更高用户满意度的人。这是我们得到高研院的一位同学,张瑞。张瑞创办了一家文旅公司,主营业务是戈壁徒步旅行。这是一个老业务,很多公司、商学院都会通过戈壁挑战赛来搞团建。张瑞发现,销售这个产品,往往卡点就在于,很多女性朋友一听说三四天洗不了澡,报名就犹豫了。那好办,既然洗澡是客户痛点,就花成本解决呗。张瑞他们公司就花了15万,改装了两辆洗澡车。这15万还只是车钱,不包含每次用的时候要把好几吨水运到戈壁的费用。

那客户满意了吗?只用了一次,张瑞就发现,坏了。钱花了,成本提高了,体验不仅没有优化,反而更加糟糕。为什么?你可以设想一个场景:一天戈壁滩走下来,大家又脏又累。回到营地一看,有洗澡车,马上就去排队。那请问,这时候队伍里的人是什么关系?刚刚还是队友,现在就是竞争关系啊。你先洗,我就得后洗;你洗的时间越长,我等的时间就越长。即使不好意思吵吵,这个排队的气氛,也肯定和谐不到哪里去。再设想一个场景:有的人先到营地,洗完了澡,洗白白、擦香香。这时候,如果他遇到了一个一身泥一身汗,刚刚走回营地的队友,他会上去给一个热情的拥抱吗?不会吧?他这个时候想的,不是参加什么晚间活动,而是一个人躲进帐篷,钻进睡袋,刷手机。张瑞这个时候再看这两辆洗澡车,眼神可就变了。这不是提升旅行体验的神器,这是破坏团队关系的毒药啊。这个成本花得太冤枉了。于是,他很快就把洗澡车给卖了。好了,现在张瑞的营地里,大家都别矫情,戈壁的真实状态就是这个样子。都没有澡洗,只好坐下来聊天。反正你也脏,我也脏,谁也别嫌弃谁。大家的关系反而更近了。在文旅行业,大家过去都默认,要有更好的体验,就得堆更多的成本。订高级酒店,吃米其林餐厅,看没见过的风景。这哪一项不用花钱?同样是在沙漠戈壁上,美国的拉斯维加斯,就是用无数的金钱堆起来一个人间奇景。就拿今年大火的这个拉斯维加斯大圆球“Sphere”来说,视觉效果足够震撼吧?不好意思,那得花钱,多少钱?23亿美金。160亿人民币,这能改造多少厕所啊?你说这成本怎么降?但是经历了洗澡车事件的张瑞意识到,这其实取决于你是在常规地做服务,还是要引爆体验。做服务,要提供人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,这是做加法;做体验,得从人与人的关系入手,引爆某一种极致感受,这得会做乘法。

做加法,当然就要花成本;而做乘法,需要的可能不是投入更多钱,而是对人性的洞察,以及由此产生的设计思路。举个例子,戈壁行走,其中有一些亲子同行。那张瑞是怎么设计的呢?不是请更好的导师,住家庭套房帐篷。

他是这么干的:第一天,父母和孩子一起走,你想都想得到,父母一定嫌孩子事儿多、怕吃苦,孩子一定嫌父母唠叨。第二天,父母和孩子分开走,你想都想得到,他们之间又多少会有点挂念、有点不放心。注意,不同的设计,关系已经发生变化了,从互相指责变成彼此挂念。第三天,玩法又变了。换着走。你的孩子,我领着,我的孩子,你领着。你想都想得到,当天晚上,当两个家长在营地遇见的时候,会说什么?一定是“你家孩子真贴心,真懂事”、“你家孩子读了多少书啊,有思想!”你看,神奇的事情发生了:一个前天还有点烦人的熊孩子,突然变成了一个小天使。第四天,是最后的峰值体验。张瑞设计了一个环节:盲行。在整个徒步旅程快要结束的时候,父母蒙着眼,小孩牵着你,走完最后一段路。走着走着,父母会突然意识到:再过若干年,自己不就是这样,要依赖孩子,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吗?

那种信赖感,那种依靠感,那种亲情,一路不断积累,你想都想得到,当孩子在终点摘下父母眼罩的那一刻,怎么会没有一个热泪盈眶的拥抱呢?张瑞的戈壁旅行团,全程四天三晚。按照改变关系、引爆体验这个乘法的思路,他对每一段旅程都进行了精细的设计。他说,自己不仅是什么文旅从业者了,自己还是一个“时光雕刻师”。比如,大家都会计算旅程,但张瑞会把抵达特定地点的时间掐到正好。为的是让每一个徒步的人,在登上沙丘的那一刻,刚好看到太阳升起来。再比如,大家都会举办晚间活动,但张瑞团队会人为制造一次突然的停电。因为戈壁的星空没有一丝光污染,只要你在场,只要你抬头,眼前就是一片星河。还比如,每个戈壁旅行团都会在晚会上放烟花。但张瑞会把放烟花的时间精确到秒,为的是让过生日许愿的人,睁开双眼那一刻,刚好看到烟花在夜空中绽放。

张瑞告诉我,日出、银河、烟花,这些东西要么是大自然的免费馈赠,要么也花不了多少钱。但是,在合适的时间让它出现在合适的关系中,会引爆人的情感体验。都说要做体验,但最燃的体验,不在于经验之外,不在于要看到前所未见的东西,而恰恰在于生命之内。

前几天有一位记者朋友逼问我,说你总说跨年演讲你要去做调研,这些调研是真的,还是为了宣传?

我其实知道她想问什么,她想问的就是我真的愿意在调研上花这么多时间么?我不知道你们听完这些经验的感受,但是我可以说说我的:过去一年,每当我觉得有点丧气、有点迷茫的时候,就知道,只有一件事是正确的,那就是穿鞋,出门,找人,请教。找过来人、找明白人、找干具体事儿的人聊聊。

这都成了我的一大生活经验了,经常和我的同事们互相提醒:没有出门的不是。还是那句话:一困惑,就出门。2024年,大家信我的,多多出门,必有收获。

卷不动?三张独辟蹊径的好卷子

今年,我们经常说一句话:太卷了,真的卷不动了。

是“卷”?简单说,就是用别人的规则参与竞争。为什么高考很卷啊?因为无论自己是怎样的,都要做同一张卷子,所以就卷啊。所以,破“卷”的方法千万种,归根到底就一条:各做各的卷子。每个人的禀赋、偏好、处境都不一样,少看别人,多看自己,还怎么卷得起来呢

二狗梁优开了一家小酒馆。酒馆的名字叫“跳海”。从2019年到现在,全国一共也就开了20来家店,不算大。如果按酒馆规模排名,在全国连前十名都排不上。要说特色,不好意思,以“装修简陋”和“服务不周到”著称。这就是他们一家典型店面的样子,可以看得出来,比较原生态。

服务呢?在跳海,可没有服务员把酒和菜端到跟前,所有人都得到打酒师那儿排队自己取饮品。甚至连扫码点单都没有,要点东西,就必须走过去跟打酒师当面说。这可够奇怪的。即使是我这种不过夜生活的人也知道,酒馆酒吧这个领域卷得不得了,甚至投资一个亿的店都不罕见了。大家卷装修、卷体验、卷演出、卷酒水、卷服务,应卷尽卷。这么“粗糙”的店,是怎么活下来的?而且,不仅活下来了,最让二狗自豪的、也最让我“生气”的是:他经常不在店里待着,不勤奋。2023年4月,他竟然带着跳海公司的全体员工,跑去四姑娘山团建。7天,一个星期不在家。重点来了,团建期间,跳海所有店铺都在营业,没一家关门。说好了干的是个勤行呢?这么玩儿,谁来管店呢?答案有意思了,他们酒馆里有一个奇怪的职位:兼职打酒师。你看,这就是跳海不卷的原因,二狗他们悄悄地把这张“卷子”给换了:酒馆的运营,该运营什么?跳海的答案是:我们不运营客人,运营打酒师。而且,还是兼职打酒师。

什么是兼职打酒师呢?就是当天跳海的临时掌柜,除了要负责给客人们打酒服务,还可以招待朋友、给他们打折。他还有权决定当天晚上的欢迎酒是什么,酒馆里放什么音乐,放什么视频,玩什么游戏,搞什么活动,挂什么装饰。干这么些活儿,能得着什么呢?作为兼职打酒师,当天能免费喝酒,还能有当天的报酬,卖出的酒还有一份收益。那你说,有那么多人愿意来挣这笔兼职的钱吗?有啊。除了钱之外,很多年轻人都有一个梦想,就是拥有一家自己的酒馆酒吧咖啡厅。可以当临时客厅,可以在朋友圈拔份儿。多好!所以,跳海的兼职打酒师干得比上班还认真。这样的兼职打酒师有多少呢?到今天为止,2000多人。而跳海酒馆的正式员工才70个人。这个机制一启动,很多意料之外的后果就来了。首先,客人不愁了。来一个打酒师,就带了一个朋友圈子来捧场。其次,服务也不挑理儿了。你到一个朋友家客厅来喝酒,哪儿那么多讲究?还有,酒馆也热闹了。这是过去一年,发生在跳海酒馆里的活动,不完全统计——

我不是试图向你证明这家酒馆的做法有多正确,跳海毕竟也还在发展的早期,未来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变化。更何况,好不好的,这也都只是二狗自己给自己出的一张卷子,上面印着二狗他自己的名字。我是想说,酒馆居然也可以这么办,老板居然可以这么潇洒,这是不是值得咱们做事的时候提醒一下自己,别急着卷,先看看卷子能不能换一张?我再给你讲一个故事。你设想一下,一个做安利的人,应该是个什么状态?

一说“安利”,你肯定知道什么意思,它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几乎已经是“推销”的代名词。那你想象一位推销员,每天过的是什么日子?每天扫楼?到处发名片?拼命做陌生拜访?开个直播搞流量?如果整天这么干活,那也是真累啊,也分分钟就卷不动啊。我就跟你说说一个典型的安利人的生活状态吧。有位陈大哥,他做纽崔莱20年了。现在,他的销售团队稳定服务着1000个客户。那他每天都在干什么呢?看上去,天天都在跟人聚会,到处玩儿。什么爬山、露营、读书、喝茶……这一说我就“生气”了:说好的你们干推销的,都打了鸡血喊口号呢?咋就过上了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的日子呢?这给我羡慕的。他不是一般的跟着玩儿,而是长期扮演了这种活动的发起人和组织者的角色。以组织聚会为名,憋着把东西卖给朋友,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杀熟吗?这么干,朋友来一回就没下回了啊,这个方式他怎么能持续玩20年呢?你看,我这么想,又是钻了抽象的牛角尖了。回到具体的场景中深入想想:对这样的推销员来说,他管你其他人是怎么做销售呢,他找到了自己做销售的那张“卷子”:那就是回到真实的朋友关系中去,好好照应朋友,替大家多操操心。用这种方式,把生意和生活融合、平衡起来了。

现在城市里的上班族,除了同事,往往朋友圈子非常受限制。最好有人负责张罗,才能认识新的人。很多事儿不就是这样吗,人人都想出去玩儿,但是没个张罗的人,还就真组织不起来。而且这活儿也挺辛苦的呀,你知道陈大哥一年要组织多少场活动吗?400场,平均每天一场还多。他还给自己提了个要求,每天至少要和100个人打招呼,给朋友圈里30-50个人点赞,给3-5个人发出认真的评论。他还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,发高质量的朋友圈,晒生活、晒成长、晒改变。你看,一个勤勉的正经人,主动承担了朋友间的责任,替我操了心、办了事儿,我作为一个正经人,肯定想着要找机会还他这个人情啊,有需要的时候也照应照应他的业务,这不是朋友间很正常的人情往来吗?反过来说,他推荐的要净是我不需要的东西,我还能跟他继续做朋友吗?我也不傻啊。你看,消费者之所以买,是因为需要纽崔莱的产品,而之所以在陈大哥这里买,是因为需要这个朋友。说白了,当年发下来的卷子,是做业务。但是陈大哥,把这个卷子换了,换成了交朋友。具体到日常,到底是在交朋友还是在做业务,这俩事儿在他这儿,还真就分不开,也不必分开。

你能想象一个房地产商在2023年活成什么样子吗?找钱,或者在披头散发去找钱的路上。但是有一位朋友,作为一个房地产老板,可真是活成了每一个文艺青年梦想的样子。你看看从年头到年尾,他参加的活动吧,每天打交道的,不是建筑师就是艺术家,我都替他美得慌。

有的人可能想到了,这就是阿那亚的老板马寅。阿那亚其实不是一个新案例,它成名日久。但是今年提起阿那亚,对我们有特殊的启发。马寅说:“房地产开发商今年遇到的卖房难问题,我10年前就经历了。” 因为阿那亚是2013年被马寅接的盘,房子远在秦皇岛,根本卖不动,而且欠的钱每年光是利息就是 1.5 亿元的支出。那怎么办呢?只能搞好物业服务啊。马寅的说法是,“本来去城里卖个鹅,结果到乡下养上了鹅——那就好好养,让鹅下蛋吧。然后他就变成了一个养鹅下蛋的人,他找到了自己的那张卷子:怎么从卖房子的开发商,转变为卖服务的运营商。

10年以后的今天,阿那亚变成了什么样子呢?香帅是这样总结的:作为北方的“诗和远方”、社交媒体的宠儿,阿那亚的网红身份以及伴随着流量而来的各种声音, 几乎快让人忘记了它原来是个房地产项目。2023 年夏天,小红书上关于阿那亚的话题就有 3.9 亿的浏览量。与此同时,秦皇岛阿那亚已经销售到了第十期,三亚、广州的项目也都挺受欢迎。而且,作为一家房地产公司,以秦皇岛阿那亚为例,50%的收入已经来自于酒店、民宿、餐饮这样的运营项目。

马寅说,阿那亚的价值观是:“有品质的简朴,有节制的丰盛。这句话真棒!与其说这是阿那亚的经营战略,不如说马寅就是这样的一个人。整个阿那亚这个项目,就是从他的个性里长出来的。回到刚才的三个案例,除了面对的环境都很卷,他们所处的行业、发展阶段、企业规模各不相同,但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做到了同一件事:不被别人的答案定义,而是只做自己的卷子、答自己的题。少看别人,多看自己;少看远方,多看附近。

如果你也羡慕这样的状态,那就不妨也回到自己的身上,找找自己的禀赋,看看自己的附近。答案已经在那里。

AI来了?一种置身事内的领导力 

2022年11月,更准确地说是11月30号,ChatGPT发布。从那之后,“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了”。一个个震撼消息不断传来:人工智能突然就可以写文章了,可以画图了,可以写软件了,可以做音乐了,可以做视频了,我看它就快可以自己写一套PPT自己出去融资了。几乎每个月都有让人大跌眼镜的消息。有句话说得好:“刚刚学会了,又说不对了;才说不变了,又来软件了。”有一个很科幻的话题:通用人工智能什么时候能实现?所谓通用人工智能,也就是那种几乎什么事都可以做,还能做到人类顶尖水平的人工智能。有一个预测网站,关于什么时候实现通用人工智能,2020年的时候,大伙的预测还是21世纪下半叶,感觉还远着呢。但就在ChatGPT发布之后,预测时间一下子就调整到了2029年。这个预测已经调整到了:2026年4月20日。

一个有零有整的日子就这么贴到了我们的眼前。关于未来什么样,没人敢说自己知道了。但是大家知道:再不敢说人工智能肯定不能做什么了。

OpenAI的CEO萨姆·奥尔特曼说了一句话:“如果一个东西明明不应该起作用可是居然起作用了,科学就该出场了;如果一个东西应该起作用可是不起作用,工程学就该出场了。”

与其琢磨怎么用技术取代人,不如想想怎么用技术支持人。

都说手持利刃,杀心自起。

但是,真正拥有一项划时代技术的人,只要他想推广应用这项技术,他就会发现,与其替代人,不如支持人,如果能手持利刃,更应该心怀慈悲。

使用新技术,原来的社会网络不仅不会坍塌,反而会扩张。所以,如果技术拥有者老想着怎么让人走开,让原来的社会网络崩溃,这就和社会趋势背道而驰了。

这是有研究证明的:经济学家考察历史数据发现,和大家的直觉相反——

一家企业的自动化程度越高,它招人的规模反而越大。

一个行业的自动化程度越高,它容纳的就业反而越多。

当年汽车替代马车的时候,大家都以为马车夫会失业。实际上呢?就拿纽约来说,马车的鼎盛时代,纽约有20万匹马。后来汽车替代了马车,人们出行的意愿因此大幅度提高了,汽车的数量很快超过了当年的马车。所以,马车夫大可以改行去当汽车司机,修车工人。并没有失业。那什么消失了呢?那20万匹马确实消失了。为啥?因为人会改行,马不会改行。所以你看,技术进步给我们真正的考题,不是“我会不会被替代”,而是“我要当会改行的人,还是要当不会改行的马”。

我们缺的不是使用AI的能力,我们缺的,可能就是指挥人的能力。

但AI时代来了,重点不在于那支队伍,能干的队伍要多少有多少。重点在于,给你一支队伍,你能不能当好他们的领导。

这才是AI时代对我们的真正考验。

反正那种现在面对大活人的乙方,还是只能说出“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”的甲方,肯定不具备AI领导力,通不过这种考验。

不是说工具强,我们就越强。真实的情况是,工具越强,对我们的要求就越高。AI真是一个遇强则强的能力放大器。

理解了这个比方,我们也就有可能回答那个人人都关心的问题了——AI会最终替代人吗?

今天我给你捧出来的答案是:不会。

因为AI再强,也需要一个人类来当领导者,来做判断,来做抉择。

这可能有点不符合我们的常识。难道不应该是越强的人越应该当领导吗?AI将来如果那么强,人类怎么可能还领导得了它?

AI确实强,不仅是能力强,而且还是不死之身,犯了错可以随时再来,重启之后又是一条好汉。这是AI的优势,但也是AI的劣势。

因为人间有一条铁律:谁承担后果,就该谁做决策。

在人类世界中,人永远是机器的领导。

太挤了?两处视野之外的桃花源 十几年前,流行过一个说法,叫作逃离北上广,说北京、上海、广州,也少不了深圳,这样的一线大城市太挤,压力太大了,得要逃出去。但是创业者可不这么想,做事儿的人不怕挤,只怕不成事。所以,如果一个创业者,换了一个地方。他可不是退却,他是在“转进”,他一定发现了一些什么新的中心地带,他一定是去新的热闹的地方去“挤”了。

许开成,四川攀枝花人,今年26岁,以前他在省城成都打工。成都,妥妥的新一线大城市啊。但是现在,他在攀枝花干家庭农场,种芒果卖芒果,一年的流水120万,净收入22万,是他在成都打工收入的3倍不是因为攀枝花是许开成的家乡,也不是因为攀枝花很适合种芒果 —— 而是因为攀枝花很适合去开一个家庭农场。

许开成回到的,其实是一个崭新的、高效率的合作网络。这个网络,既有政府的功劳,也有6172个家庭农场的自发合作。

我们做事的人必须到事情正在发生的地方去。景德镇的陶溪川。这是一个规划面积也就差不多一平方公里的文创园区。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,国籍不同、行业不同,但他们现在都汇集在景德镇陶溪川。像这样的艺术家,这里有2万多人。艺术家聚集,不稀奇。但是,明确提出来“去大师化”,也就是不要大腕大艺术家,还是第一次听说。

在陶溪川,他们不请大师,只吸引年轻手艺人来这儿创业和创作。把一无所有的年轻人留住,让普通人看到希望,也会长出生意的机会。

新年展望 ,赞2220

2023年,这一年里,许多大师和我们挥手作别:作家米兰·昆德拉、画家黄永玉、导演郭宝昌、查理·芒格、基辛格、经济学家厉以宁、法学家江平……值得铭记的人太多了。

我这里想讲的,是世界级音乐家坂本龙一,我很敬佩他和世界告别的方式。2014年,62岁的坂本龙一确诊喉癌。然后他开了个专栏,讲自己患病以后的所思所感。他在文章里问了个问题:“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?”这个提醒真的好重要。我们总觉得生命是一口永远不干涸的井。其实,生命里的每件事,都有个特定次数。、2021年,坂本龙一病情复发,已经不能做手术了,但他还是在北京办了一场装置艺术展。2022年底,他再也没有体力完成现场音乐会,就在线上,当着全世界观众的面,完成了一场演出。再过了三到四次满月之后,坂本龙一去世,享年71岁。他在去世前亲手把自己葬礼上播放的每首歌都给挑选好,总共33首,长达两个多小时。而且,这个歌单最后一次更新,是在去世前三天,坂本龙一还淡定地添加了最后一首曲子,就叫《呼吸》。

这位音乐家的谢幕,就是这样优美、从容,而且倔强。他比世界允许他做的事情,多做了很多。哪怕是自己已经不能亲眼所见的事,也要做。世界经常对我们长驱直入,我们随着渐渐老去也不得不且战且退。

但坂本龙一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:我能掌控的东西,比看起来的还是要多很多。这是一种什么状态?是一种对命运无常的反抗状态。正如清华大学新雅书院梅赐琪院长说的一句话:“别让这个世界对我们完全得手。”

日子是过出来的,就像诗人海子所说:“永远是这样,风后面是风,天空上面是天空,道路前面还是道路。”

是的,永远是这样,日子的后面还有日子,我们得自己去做事,自己去改变,一个人通向另一个人,道路就可以变得很长,从我们脚下,延伸到大海的另一面——生活不能改变,我就改变,谁也别想破坏我的好心情。

如果你想改变,那试试回到自己,回到附近,回到真实的生活场景,从一个个具体的动作开始,咱们日拱一卒。千万别破坏自己的好心情。新的一年,咱们约定好了,如果遇到困难和阻碍——咱们就把窗户推开,用尽全身力气喊一句:世界是个草台班子,但我不是!